微信掃描二維碼,即可將本頁分享到“朋友圈”中。
2023-02-10 來源:國際能源網 瀏覽數:1286
國際能源網/風電頭條獲悉,2月7日,山東省能源局發布《關于2023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》?!锻ㄖ分赋鲋饕笜耍旱?023
國際能源網/風電頭條獲悉,2月7日,山東省能源局發布《關于2023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》。
《通知》指出主要指標:到2023年底,電力總裝機達到2億千瓦左右,其中,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,占比達到40%以上。
同時,以“五大清潔能源基地”為主戰場,以煤電轉型升級為重點,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,積極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。全年新投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1000萬千瓦以上,在建大型高效煤電機組規模1000萬千瓦以上。
加快海上風電基地建設。推進省管海域海上風電項目能核盡核、能開盡開、能并盡并,開工山能集團渤中G、國家能源半島南U2等項目,建成國家能源渤中B2、國家電投半島南U1一期等項目,全年開工規模200萬千瓦。扎實開展國管海域場址前期工作,適時啟動試點項目建設,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。
深入推進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發展。圍繞打造國家黃河下游綠色能源廊道,統籌推進基地規?;?、集約化開發,全面建成華潤東營財金、?;癁H坊濱海等納入首批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,開工華能濱州沾化、輝陽東營利津等新增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。到2023年底,基地在運在建新能源裝機達到700萬千瓦。
推動發展模式創新。創新打造風光氫儲一體化發展模式,依托魯北、膠東半島清潔能源基地和港口、高速沿線等分布式風光資源,探索推動煙臺海陽氫醇一體化、青島港氫動力港口等試點項目。創新推進新能源開發與裝備產業協同發展模式,重點打造“國和”先進三代核能基地、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,聚力構筑煙臺蓬萊、東營經開區、威海乳山等海上風電裝備制造聚集區,風機主機年產能達到500臺套。
政策原文如下:
2023 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導意見
2023 年,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是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起步之年,也是全面實施“十 四五”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,統籌做好全年能源工作意義重 大。
總體思路: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 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碳 達峰碳中和戰略,錨定 “走在前列、全面開創”“三個走在前” 總遵循、總定位、總航標,以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 設為總牽引, 以能源保障網和能源轉型發展“九大工程”為抓手, 堅持黨建統領,堅持系統觀念,堅持先立后破,緊扣綠色低碳這 一主題,守牢能源安全這一底線,增強改革創新這一引擎,立足 能源惠民這一根本,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,全面提升能源供應 保障水平,努力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,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 強省建設提供堅強能源保障。
主要指標:到 2023 年底,電力總裝機達到 2 億千瓦左右, 其中,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 8000 萬千瓦以上, 占 比達到 40%以上。煤炭產量穩定在 8600 萬噸左右,天然氣 供應量達到 230 億立方米左右, 能源重大項目投資 1100 億元 以上。
一、優結構,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
以“五大清潔能源基地”為主戰場,以煤電轉型升級為重點, 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步伐,積極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 設。全年新投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 1000 萬千瓦以上,在 建大型高效煤電機組規模 1000 萬千瓦以上。
( 一 )加快海上風電基地建設。推進省管海域海上風電項目 能核盡核、能開盡開、能并盡并,開工山能集團渤中 G、國家能 源半島南 U2 等項目,建成國家能源渤中 B2、國家電投半島南 U1 一期等項目,全年開工規模 200 萬千瓦。扎實開展國管海域場址 前期工作,適時啟動試點項目建設,推動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。
(二)積極安全有序推進膠東半島核電基地建設。在確保絕 對安全的前提下,加快海陽、榮成、招遠等核電廠址開發,建成 榮成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,開工海陽核電二期 4 號機組,推進國 和一號示范工程、海陽核電二期 3 號機組建設,深化石島灣擴建 一期、招遠核電一期等項目前期工作,推動自主先進核電堆型規 ?;l展。建成海陽核電 900 兆瓦遠距離跨區域供熱工程。 到 2023 年底,在運在建核電裝機達到 820 萬千瓦。
( 三 ) 深入推進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發展。 圍繞打造國家黃河下游綠色能源廊道,統籌推進基地規?;?、集 約化開發,全面建成華潤東營財金、?;癁H坊濱海等納入首批國 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,開工華能濱州沾化、輝陽東營利津等新增 國家大型風光基地項目。到 2023 年底,基地在運在建新能源裝機達到 700 萬千瓦。
( 四 ) 全面啟動魯西南采煤沉陷區 “光伏+”基地建設。 因 地制宜創新采煤塌陷地產業治理新模式,加快打造生態修復、產 業融合的 “光伏+”基地,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,開工濟寧時 代永福、菏澤中魯等項目,建成華電肥城、華能嘉祥等項目。到 2023 年底,基地在運在建光伏發電裝機達到 300 萬千瓦以上。
( 五 ) 探索海上光伏基地開發。推進海上光伏基礎性、前瞻 性關鍵技術創新,在全國率先探索海上光伏規?;_發,開工中 廣核煙臺招遠 HG30、山東發展投威海文登 HG32 等首批樁基固定 式項目,規模 150 萬千瓦。深入推進國電投半島南 3 號等漂浮式 項目研究論證,創建海上光伏實證基地。積極探索“海上光伏+” 綜合利用,推動海上光伏、海上風電、海洋牧場等融合發展。
( 六 ) 統籌推進其他新能源發展。堅持儲能優先,加快華能 高青、華電福山等光伏市場化并網項目建設。以工商業和戶用屋 頂為重點,積極推動分布式光伏開發。市場化推進生物質能開發 利用,開工諸城辛興鎮、臨邑臨盤街道等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。 全年新增市場化并網和分布式光伏發電、生物質發電裝機 500 萬 千瓦以上。
( 七 ) 著力提升綠色電力消納能力。實施新型儲能“百萬千 瓦”行動計劃,推動泰安壓縮空氣儲能等項目建設,建成三峽慶 云二期、華潤財金東營等示范項目。梯次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開發, 加快濰坊、泰安二期等項目建設,開工棗莊莊里項目,深化萊蕪船廠、五蓮街頭等前期工作,積極推動新選站點滾動納規。 到 2023 年底,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 200 萬千瓦以上,在運在建 抽水蓄能電站裝機達到 800 萬千瓦。
(八) 系統推進煤電行業轉型升級。加快大型高效清潔煤電 機組規劃建設,開工華能德州、濟南能源等 6 個大型超超臨界煤 電項目,推進國能博興、華電龍口等機組建設。有序推動小煤電 機組關停退出,實施“三替代、兩提升、兩保障”工程,關停規 模 200 萬千瓦。統籌推進煤電機組 “三改聯動”,完成華電鄒縣#5、大唐黃島#5、華能日照#3 等機組節能降碳改造、供熱改 造、靈活性改造,規模各 200 萬千瓦以上。
二、保供應,全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
以保障煤炭、油氣、電力可靠穩定供應為基礎,夯實省內生 產,拓展省外資源,鍛強供應鏈條,織密保障網絡,切實滿足經 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民生需要。
(九) 保障電力安全供應。加快大型支撐性、調節性電源建 設,建成華汪熱力等 6 臺、260 萬千瓦煤電機組,文登 180 萬千 瓦抽水蓄能電站,推動華電青島、華能泰安等重型燃機和棗莊豐 源等分布式燃機項目建設。強化煤電機組運行管理,堅持“四方 聯審”工作機制,確保非計劃停運率和出力受阻率分別不超過 2%、4.5%。拓展省外來電規模,開工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 工程,建成國電雙維電廠、 中廣核興安盟等既有通道配套電源, 裝機規模 300 萬千瓦以上;對接落實國家跨省區優先送電計劃和政府間送受電協議,多頻次參與省間電力交易,全年接納省外電 量 1250 億千瓦時左右。加強電力負荷管理,優化調整迎峰度夏、 度冬負荷管理方案,市場化需求響應能力達到 600 萬千瓦以上。
(十)保障煤炭穩定供應。嚴格煤炭生產能力管理,組織開 展采掘接續提升年活動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優化礦井開拓布 局,積極釋放先進產能,全年煤炭產量穩定在 8600 萬噸左右。 持續提升煤炭儲備能力,加快山東能源唐口、棗礦物流園二期等 煤炭儲備項目建設,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達到 1800 萬噸以 上;強化煤炭實物儲備,確保完成迎峰度夏、度冬煤炭實物儲備 任務。扎實推進萬福礦井(180 萬噸/年)三期建設,推動永勝 煤礦(45 萬噸/年)恢復建設。加快推進中厚、薄煤層煤礦智能 化建設,建成東灘等 6 處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,智能化建設煤 礦達到 80 處以上。
(十一)保障油氣可靠供應。圍繞打造千萬噸級沿海 LNG 接 卸基地,推進煙臺西港區等項目建設,實現龍口南山一期部分投 產,新增年接卸能力 500 萬噸。完善油氣輸送網絡,加快天然氣 環網東、北干線建設,建成煙臺港原油管道復線等項目,新增油 氣管網里程 800 公里。強化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,開工龍口南山 LNG 接收站儲氣工程,建成菏澤白廟淺層地下儲氣庫,政府儲氣 能力保持在 2.1 億立方米以上。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,深 化勝利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建設,建成渤中 19-6 氣田陸上 處理終端,全年原油、天然氣產量穩定在 2100 萬噸、5 億立方米左右。
三、抓安全,守緊守牢能源行業安全生產底線
嚴格落實“三管三必須”要求,以煤礦生產、油氣管道保護、 電力運行、能源新業態等為重點,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,守牢 安全生產底線。
(十二)狠抓煤礦安全生產。深入開展“安全監管效能提升 年”活動,統籌安全生產診斷和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,深化沖 擊地壓、水害、頂板等重大災害風險和重大隱患專項治理,扎實 推進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整治攻堅。緊盯 30 萬噸/年和高風險等 重點煤礦,扣緊壓實駐礦監管責任,持續開展“四不兩直”、突 擊夜查、異地執法檢查,堅持“逢檢查必執法、逢執法必從嚴”, 嚴厲查處“五假五超三瞞三不”等違法違規行為。綜合運用行政 處罰、通報曝光、聯合懲戒、追責問責、行刑銜接等處罰處置措 施,堅決做到查處一案、教育一片、警示一方。推進安全監管信 息化智能化建設,提升緊急情況下應急處置能力。
(十三)加強油氣管道保護。建立油氣管道保護分級管理制 度,壓實行業管理、屬地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。加強油氣管道高 后果區、穿跨越處、老舊管道等隱患排查治理力度,組織開展占 壓專項排查清理和鐵路沿線油氣管道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。加 大管道保護“一法一條例”宣傳貫徹落實,嚴格執行備案、審批、 行政執法“三項制度”,提升管道保護規范化、法制化水平。
(十四)強化電力安全運行管理。制定迎峰度夏、度冬和重點時期保電預案,組織開展大面積停電事件政企聯合、電網反事 故、負荷管理等應急演練,提高電網應急處置能力。持續開展電 力設施和電能保護,深化重要輸電通道聯合防控工作機制,做好 關鍵設備巡檢維護。開展重要電力用戶供用電安全隱患排查,完 善多方協同管理機制,持續提升重要用戶供用電安全水平。
(十五)抓好能源新業態新模式安全管理。聚焦新型儲能、 海上風電等新業態新模式,進一步深化行業安全管理,強化安全 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。加強部門聯動,開展聯合督導檢查, 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,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專題培訓、 宣傳教育,全面提升相關人員安全意識和風險應對能力。 四、謀創新,不斷塑造能源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,推動能源發展政策和模式創新,深化能 源領域體制機制改革,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,激發能源行業發 展活力。
(十六)強化能源政策創新。繼續實施儲能優先政策,研究 編制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、調度、結算細則,探索建立新 型儲能容量交易機制,推動項目應建盡建、能用盡用,繼續保持 全國領先。編制小煤電機組關停財政補貼實施細則,鼓勵 30 萬 千瓦以下煤電機組提前關停退出。鼓勵煤電與新能源聯營發展, 對符合條件的新增煤電項目和主動實施“三改聯動”的存量煤電 機組,給予對應新能源項目一定的保障性并網支持。
(十七)推動發展模式創新。創新打造風光氫儲一體化發展模式,依托魯北、膠東半島清潔能源基地和港口、高速沿線等分 布式風光資源,探索推動煙臺海陽氫醇一體化、青島港氫動力港 口等試點項目。創新推進新能源開發與裝備產業協同發展模式, 重點打造“國和”先進三代核能基地、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 業基地,聚力構筑煙臺蓬萊、東營經開區、威海乳山等海上風電 裝備制造聚集區,風機主機年產能達到 500 臺套。
(十八)加快能源科技創新。全力推進先進核能技術和新型 儲能技術等創新平臺建設,推進產教融合、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 集聚。強化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攻關,爭取新增 3-5 個國家級 能源領域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項目。聚焦新型電力系統、新 型儲能、氫能等重點領域,推動 50 項左右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 裝備示范應用。加強與國內高端智庫交流合作,適時舉辦構建新 型能源體系高端論壇。
(十九)深化能源管理創新。組織開展“十四五”能源領域 相關規劃中期評估,科學組織規劃調整,強化規劃引領作用。印 發《山東省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》,推動能源領域減排降碳。 制定《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》,推動國 發〔2022〕18 號文件在能源領域落實落地。
五、惠民生,著力推動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
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用能條件為導向,持續推進農村地區用 能變革,積極服務群眾綠色出行,優化能源營商環境,加大能源 惠民惠企力度。
(二十)加快推動農村用能變革。縱深推進整縣分布式光伏 規?;_發,積極推廣德州齊河、臨沂沂水等縣成熟的實施路徑 和開發模式,全年開工 400 萬千瓦,建成 200 萬千瓦,累計并網 規模 1700 萬千瓦以上,繼續保持全國領先。深入實施“百鄉千 村”綠色能源發展示范,提升創建層次和水平,著力打造任城區 喻屯鎮等 65 個標桿鄉鎮和肥城市東大封村等 443 個標桿村,促 進農村地區清潔能源綜合開發、多元利用。
(二十一)積極服務群眾綠色出行。開展充電服務創新提升 年活動,完善充電服務評價體系,打造全省統一的充電信息服務 平臺。分類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,在中心城區、高速公路沿線 等領域加快公共充電樁建設,在居民區探索充電樁“統建統營” 模式,在港口、城市轉運等場景探索車電分離運行模式。堅持車 站聯動、適度超前,持續優化加氫站規劃布局,重點推動油氣電 氫綜合能源站建設。到 2023 年底,全省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 到 25 萬臺以上,加氫站數量達到 35 座。
(二十二)著力增進礦區民生福祉。把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 作為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,因地制宜開展生態 修復、產業融合等綜合治理模式,重點推進濟寧高新區十里營、 棗莊滕州北徐樓等治理項目建設,確保已穩沉采煤塌陷地治理率 保持 100%。抓好《山東省壓煤村莊搬遷管理辦法》貫徹落實和 宣傳解讀,督促指導各市結合實際,加快制定出臺本地區壓煤村 莊搬遷審批管理、補償安置辦法等配套政策,做好新舊制度銜接,依法推動壓煤村莊搬遷工作穩妥有序開展,更好地維護廣大群眾 的合法權益。
(二十三)持續優化能源營商環境。認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設 責任,依法正確履行部門職能。深入推進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大 簡政放權力度,動態調整全省能源系統權責清單。持續提升“簡 化獲得電力”服務水平,拓展小微企業“零投資”服務范疇,推 進“不動產+供電”線上聯動過戶,研究制定全省優化用電營商 環境評價考核指標體系。
六、強黨建,凝聚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合力
以黨建工作為統領,不斷強化黨的政治建設、機關作風建設、 工作效能提升和黨風廉政建設,為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 的政治保障。
(二十四)強化黨的政治建設。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深化落實“第 一議題”制度,深刻領悟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堅決做到 “兩個維護”,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、政治領悟力、政治執行力。 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,防范化解可能出現的風險。
(二十五)強化機關作風建設。堅持糾“四風”與樹新風并 舉,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記“三個務必”,大力倡樹“嚴真細實 快”工作作風,把敏感性、主動性、深入性、時效性貫穿始終, 深入開展“機關接地氣、干部走基層”活動,推動作風建設常態 化長效化。到 2023 年底,全局過硬黨支部和先進黨支部力爭達?到 100%。
(二十六)強化工作效能提升。深化黨建與業務融合,完善 黨建督導體系,提升黨建工作效果。建立健全能源重大項目推進 工作機制,強化跟蹤服務、調度指導,充分發揮能源在擴大投資、 提振經濟中的積極作用。進一步細化崗位責任,優化工作流程, 強化督辦督查,嚴格績效考評,著力提升機關工作效能。
(二十七)強化黨風廉政建設。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 腐敗斗爭,發揚自我革命精神,壓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。堅 持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一體推進,貫通運用監督執紀“四種 形態”,對黨員干部加強全方位教育管理監督,落實制度剛性約 束和廉政風險動態防控措施。持續深化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 施細則精神,守住廉潔自律底線和黨紀黨規紅線。
【延伸閱讀】
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,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聯系我們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;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vanguardrs.com/news/show.php?itemid=68131
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:東方風力發電網